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举办中国政治研究工作坊第十七期学术活动

发布时间: 2014-05-22点击:

  5月17日下午2点,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大学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和吉林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政治研究工作坊第十七期学术活动在吉林大学匡亚明楼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

  此次活动邀请了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旧金山州立大学政治学终身教授郭苏建博士做学术演讲,演讲的主题为“政治学与中国政治研究现状评析”。 吉林大学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靖教授应邀担任本次活动的评论人。

  工作坊由行政学院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殷冬水主持。行政学院林奇富副教授、丁建彪等青年教师和来自行政学院、哲学社会学院、法学院、电子学院等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

  首先,郭苏建教授提出中国的政治学科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路口的一方是西方政治科学的理论、概念与研究范式,另一方是在政治学科领域发展具有中国地方特性、知识传统的“中国学派”。正是基于对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关注,郭教授汇集许多国内外优秀学者编写了《政治科学与中国政治研究—学科领域现状分析》(施普林格出版社,2012),以期推动这个领域的学术反思和对话。

  其次,郭苏建教授指出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政治学科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的争论焦点是关于西方政治科学与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关系的讨论,诸如普适性与特殊性、规律性与差异性、科学性与本土性等关系应如何处理。结合其编著内容安排,郭教授重点探讨了中国政治研究的认识论与本体论上的争论。在认识论上,争论的一方强调使用科学的、普遍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而另一方则强调中国场域的特殊性、历史性和传统内涵,认为科学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政治某些主题与问题的研究是缺乏解释力与可行性;本体论上的争论即是科学知识与地方知识之间的争论,围绕科学化与本土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政治研究应该朝着规范意义上的政治科学方向发展,为中国崛起提供世界性、普遍性的视野。而另一方学者认为,中国政治研究对海内外学术共同体的可能贡献是依托中国地方性知识、区域特性发展出具有“中国气派”的政治科学。

  最后,郭苏建教授就中国政治研究的发展趋势谈了自己的理解与看法。郭教授认为,政治学是研究和发现政治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其权力运行规律和行为模式的科学。政治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使命和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探索社会世界或政治现象的发生规律和真理。通过跨国界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和规律性的总体模式,对理论检验与理论发展有所贡献。规范研究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要得出一般性的、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规范理论,必须以相关个案或跨国比较的不断积累、提升为基础。中国政治研究应该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与综合运用,不断提升科学化水平,将区域性的知识上升至具有普遍意义的总体模式,以理论检验与理论发展为国际学术界做出贡献。

  学术演讲结束后,李靖教授做了评论,认为郭苏建教授的演讲体现了一个政治学人对中国政治研究的发展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对其研究成果的介绍、呈现,为我们上了一堂高质量的研究方法课。与此同时,李靖教授结合自身在地方政府创新这一领域的研究经验与调研经历,谈了中国政治和政府研究的体会和看法。

  评论结束之后,郭苏建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就学术研究与学术体制的关系、跨学科视野的运用、在现有学术生态下如何做有意义的研究等问题与在场师生做了进一步讨论。

       (行政学院  张潇翔)

      2014年5月22日

2014年5月22日

Copyright©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邮编:130012)

办公地点:吉林大学前卫校区东荣大厦A座5层、12层

访问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