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求智读书会•学术活动简报(十一)

发布时间: 2014-10-20点击:

    10月13日晚,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大学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中心学院联合举办的求智读书会第十一次暨2014-2015学年第三次活动在东荣大厦行政学院1214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读书会由行政学院政治学系马雪松副教授主持,来自行政学院、法学院、哲学社会学院的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近代以来西方政治秩序的历史演进与资本逻辑”。在本次讨论的第一阶段,主要围绕对“秩序”的理解展开,马雪松老师通过介绍钱穆、Paul Pierson、Francis Fukuyama对历史重要性的解读引入了“秩序”一词,同时阐述了Hayek对秩序积极意义以及Wolfgang Kasper与Manfred Streit对秩序消极意义的理解,并探讨了Friedrich Hayek和Karl Popper等对社会秩序、Paul Samuelson和Ronald Coase等对经济秩序、Karl Marx等对政治秩序的理解。随后,通过学科史的简要回顾,集中审视了政治学理论视域下的政治秩序范畴。近代以前及近代发端时,对政治秩序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城邦(polis)、政体(polity)与主权国家(sovereign state)这三个主题的考察上。西方历史进入近代之后,构成政治研究最主要对象已是不同于以往任何古典学说的“国家”,其实质则是绝对、至上、不可分割的主权。在后来丰富的近代政治秩序学说中,最著名的有共和政制、立宪政制、民主政制这三种政治秩序理论的构建路径。

    在本次讨论的第二阶段,主要围绕“几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展开,马雪松老师与同学们在研读Charles Tilly的《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的基础上,从近代国家形成的内部观点中的集权主义、生产方式分析,外部观点中的地缘政治、世界体系分析入手,介绍了国家形成的不同观点,并着重区分了封建主义国家(Feudal states)、绝对主义国家(absolute states)、资本主义国家(capitalist states)的差异,由此逻辑思路考察了近代国家如何迈入现代性的门槛。

    在本次讨论的第三阶段,主要围绕政治秩序的确立与资本逻辑的关系展开。马雪松老师从商品经济发展与阶级关系变迁,财产权与法律体系,战争机器、财政汲取与责任政府,以及雇佣劳动与社会权力体系四个维度阐释了近代政治秩序的确立与资本逻辑之间的关系。在讨论的过程中,付鼎元同学谈了对何为自由的理解,刘世禹、滕亮、杨楠三位同学谈了对什么是“既得利益”群体的理解。随后,马雪松老师对这些问题了点评和解答。

    在活动将要结束之时,马雪松老师对本次读书会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期的研读任务予以布置。

                                                                        (行政学院 滕亮)

                                                                          2014年10月13日

Copyright©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邮编:130012)

办公地点:吉林大学前卫校区东荣大厦A座5层、12层

访问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