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号晚,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主办的求智读书会第三十四期活动暨2015-2016春季学期第二次读书会活动在东荣大厦1214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读书会由电子政务系主任于君博副教授主持,来自行政学院和物理学院的部分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Governance Theories from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首先,于老师回顾了上次读书会的内容。于老师提出,由于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统治技术不同,因而如何以低成本实现可持续的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就不同,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治理方式。在古代社会,由于统治技术的限制因而其治理手段也较为粗暴。因而所谓治理并不必然包含平等协商和民主管理。然而并不能因此就以现代的标准给这种治理方式贴上“不平等”“不民主”的标签。治理本身并无衡量其自身的道德标准,治理只是基于其所在场域的现实状况下寻求最低成本达成集体行动的尝试。
随后,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会发生转化?一些同学提出了诸如养老等例子。老师认为是这一转变一定是以某些事实的出现而发生的。如养老的国家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口的流动背后的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背后的技术变革带来的供给模式的改变。正是技术的变革降低了集体行动的成本,而这一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应对模式。也正是随之兴起的新的应付模式对现代化环境下的传统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首要的挑战就是政府发挥的作用似乎不如过去那么巨大。在过去,国家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其调节具有较强的确定性。而当下,由于超国家组织、地方政府、广泛的社会组织进入治理领域,成为除国家外的新的或具有新面貌的治理主体,国家的绝对优势地位受到削弱,治理变成碎片化的、不确定性非常强的过程。这便是现代化治理给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所带来的最大的挑战。但这也带来问题,即由于其缺乏权威和确定性,现代治理的实现失败的风险反而更高。同时,由于治理权威的缺乏,责任的划分不明晰,试错的空间难以找到,一旦治理失灵,这一机制就面临崩塌而走向更加依靠国家的一面。
结合大家所阅读的经典文献,大家探讨了书中所提及的使治理运转起来的五条理论路径。大家着重对社会解释理论进行了探讨。与授权代理理论不同,社会解释理论认为一个领导者也许会构造规则Y给在X位置的人,并期望他做出行为Z。但是,处在X位置的人可能不会发现自己受到规则Y的影响,或者他们也许和我们队规则Y的解读不同。在这些情况下,即使他们倾向于遵守规则,也不一定会表现出行为Z。社会解释理论主要强调在实现治理过程中行动者之间交流的重要性。于老师认为,也许用博弈论的理论可以更好的阐释出社会理论所想表达的内容,这个理论路径还应当有更多的探讨。
最后,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同学们提出来的各种的问题,并希望大家能够走出寝室,走出教室,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证成与证伪理论的例子。
鞠思成 赵德昊
2016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