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午同行”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第2期活动暨“入户调查数据分析视角下的减贫效应研究”主题交流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1-05-27点击:

   2021年5月26日,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午同行”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第2期活动,以午餐交流会的形式在东荣大厦B304会议室召开。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系丁建彪副教授作为引谈嘉宾,以“入户调查数据分析视角下的减贫效应研究”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关于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心得。行政学院部分师生参与交流,副院长马雪松主持沙龙。

    马雪松教授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丁建彪老师近年来致力于从政治学角度分析贫困问题的结构性根源和真实性背景,注重前沿理论和国情现实的结合、学理思想和研究技术的结合、热点文献和田野实地的结合,研究成果凸显研究设计、案例选定、数据分析、假设检验、结果描述、理论凝练的完整链条,呈现了政治学理论与公共管理、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交叉融合并发挥研究优势的巨大潜力和实际效果。

    引谈嘉宾丁建彪老师分享了关于我国精准扶贫措施总体的减贫成效与差异的生成逻辑的研究,从背景、研究设计与方法、研究描述与揭示、研究发现四个方面做出简要描述。其研究结果显示,最低生活保障措施、入股分红与光伏发电的减贫效应排在前三,一些新兴措施减贫效应出现空白,“收入”与“能力”两项评价指标的关键作用并未得到体现,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习机制、项目制、理性选择、避责机制等机制在精准扶贫措施减贫效应的生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影响。分析扶贫措施减贫效应的地区差异性与数据相似性,可以发现“目标与手段”的闭合机制、条块融合的特殊机制、“政治象征与非容错”的符号机制、“目标—资本—收入”的新型治理结构在精准扶贫治理措施的选择上产生了重要作用。

    随后,与会老师与引谈嘉宾就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核心议题比较、结构性贫困指标的认定、边境乡村贫困、本土化语言贫困、置产兴业的人才与生产要素激活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此次交流,学院师生深入理解了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逻辑与乡村治理问题的发展困境。

    马雪松教授在总结致辞中从“理想”和“理论”、“方略”和“方法”、“模型”和“模范”三个角度,概括了本次沙龙的引谈发言和交流讨论,指出政治学与公共管理青年学者应为当代消除贫困的目标引领和壮举理想,提供具有自我拓展和持续创新的复合理论;应为为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施政方略,提供蕴含学理资源和现实取向的实证方法;应探索真实理解和深入思考中国农村社会形态、基层治理结构的成效评估模型,树立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科群研究精准扶贫、乡村治理、区域振兴的典型模范。

(齐兰兰 柏然)

2021年5月27日

Copyright©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邮编:130012)

办公地点:吉林大学前卫校区东荣大厦A座5层、12层

访问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