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举办中国政治研究工作坊第二十九期学术活动

发布时间: 2015-11-10点击:

2015年11月5日上午,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大学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十九期中国政治研究工作坊在匡亚明楼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刘丰副教授进行学术演讲,演讲的主题是“联盟政治理论和中国外交战略选择”。

于海洋副教授担任活动的主持人,许宁讲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评论人。姚璐副教授和行政学院的部分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同学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刘丰老师的演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联盟政治的理论分析、联盟政治与中国外交、中国外交战略选择。

首先,刘丰老师对国际政治中联盟联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联盟是独立的国家在面临潜在或实际军事冲突时进行军事合作的正式协定,在理论上对作为一种国际行为的联盟建立的原因、维系的条件、瓦解的原因和国际后果进行了一般性地说明。联盟除了作为一般性的国际行为还是行为体的一种战略行为,那么出于安全或者利益的考量结盟成为了一种政策工具。这其中还涉及到联盟的承诺可信度和联盟的成本控制等问题,结成联盟也可能由于这些问题的处理不当或者外部分化而趋于瓦解。

其次,刘丰老师梳理了中国1949年以来的结盟问题经验和不同时期面临的外部安全环境。不同时期特殊的安全环境对中国对于结盟的态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中国自1982年明确宣称不结盟以来外部的安全环境也在不断进行变化,发展到今天中国依旧面临着美国主导的等级化的联盟体系制约,并且这个联盟体系正在随着中国的崛起不断进行着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必要重新考虑结盟的可能性。之后,刘丰老师对中国历史上结盟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认为联盟条约设计和内部管理的不当是导致中国联盟行为受损的原因,联盟行为本身并不一定会以冲突失败而告终。在今后结盟依旧可以是中国潜在的战略选择,只不过当前中国进行结盟的内外部条件还不成熟。在应对周边的对手联盟时,中国相比以前具有更多的筹码和手段,就目前的趋势来看也收到了一些效果。

最后,刘丰老师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交流了一下自己对于理论和政策研究的一些心得体会,对于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关系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许宁老师对刘丰副教授的演讲进行了点评。许老师在刘丰老师演讲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研究中大样本统计的局限性问题、同盟的内部管理问题、战略威慑在分化同盟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后几位老师与在座的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互动,针对同学提出的现有联盟理论解释的局限性和中国经验的理论化以及不结盟状态下伙伴关系的效用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行政学院:王恩泰

2015年11月10日



Copyright©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邮编:130012)

办公地点:吉林大学前卫校区东荣大厦A座5层、12层

访问计数: